(三) 质检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具体实施有效促进了质量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为了推动“出版物质量管理年”编校质量检查工作,今年5月18日质检中心召开了各地出版管理部门和质量检查专家80余人参加的工作会议。会上明确了三类图书进行编校质量检查所依据的标准规范,强调了检查工作的方法、原则和重点,解读了编校质量检查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为全国顺利开展质检活动提供了科学规范的行动指南。 在出版社自查阶段,一些省级新闻出版局和主管部门以“出版物质量管理年”质检活动为契机,一方面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对出版社的质量制度建设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自查自检,不少出版单位及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对照有关标准和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编校质量的管理体系和要求,一些出版单位还结合自查发现的问题组织质量问题分析、座谈研讨和学习培训,提高编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从业素质。如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在广大编辑人员中开展了一次普遍的质量教育活动,并以建立科学、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为目的,对所属出版社的制度建设和具体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水利部督促所属出版单位在继承以往编校优良传统的同时,充分应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编校工作质量和水准,进一步与时俱进结合自查工作跨上质量管理新高度。 在主管部门抽查阶段,各地出版管理部门建立了业务过硬、经验丰富的检查专家队伍。安徽、河南等省为了做好图书的抽查工作,聘请了20多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思想作风正派、业务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专职校对,严格按照出版标准和规定对图书进行检查,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审读专家认真负责,对审读内容和审读标准掌握的非常到位。这些专业人员必将在未来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重要的建设作用,为出版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不合格图书核实反馈阶段,21家出现不合格品的省局和主管部门在对图书质量全部合格的出版单位进行表彰的同时,更加积极地为图书编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吉林省、广东省、甘肃省、四川省、江苏省、北京市等新闻出版局都借意见交流和反馈之机,组织专家和出版单位深入分析问题,仔细辨析细节,认真研究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措施,及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通过此次质检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出版行业在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系统的完善和优化。 二、图书编校质量的现状与分析 本次活动共抽查1396种图书中,编校质量有1311种图书合格,85种图书质量不合格,总合格率为93.91%。其中,文艺作品427种,占抽检图书总数的30.59%,有21种质量不合格,合格率为95.08%;少儿读物251种,占抽检图书总数的17.98%,有12种质量不合格,合格率为95.22%;教辅读物456种,占抽检图书总数的32.67%,有34种质量不合格,合格率为92.54%;其他类图书262种,占抽检图书总数的18.77%,有18种质量不合格,合格率为93.13%。 从图书质量检查结果看,全国所抽查图书整体编校质量较好,被检图书大多思想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充实,表达流畅准确,图文清晰规范,推演严谨合理,整体设计美观,富有时代气息。绝大部分出版单位重视质量管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建立有科学严谨的编校工作流程与全面细致的编校工作规则。 (一)文艺作品编校质量检查情况及分析 文艺作品包括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两种,在本次送检图书中,文学作品比重较大,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体裁应有尽有,涌现出大量紧扣时代、紧跟生活、关注群众、生动反映社会生活,给人以较高审美享受的优秀文学作品。此外,还有一些涉及音乐、美术、摄影、书法、手工等领域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也大多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设计精美,使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给人以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经编校质量检查,427种送检文艺作品的差错率情况如下:

从统计结果看,95.08%的文艺作品为合格品,其中近60%的文艺作品编校差错率低于0.5%;4.92%的文艺作品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中,差错率在1%-2%的占一半以上。从总体情况看,文艺作品的编校质量良好。编校差错率最高的是广东省珠海出版社出版的《忘月》,差错率达6.64%。 在文艺作品的编校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普遍差错是语言文字错误、标点符号错误和知识性差错,也有少数文艺作品在题材和内容上有庸俗化、暴力化和功利化倾向。文艺作品承载着反映时代精神风貌、陶冶生活情操、提高思想觉悟的社会功能,文艺作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文艺创作的活力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文艺作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