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受检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差错类型 50种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的错误总量为4095处,主要差错分为10类:语法差错、用词差错、词语搭配差错、拼写差错、字体差错、标点差错、格式差错、内容差错、符号差错、数值差错。这10类差错中的前4类,即语法差错、用词差错、词语搭配差错和内容差错反映的是作者和编校人员的基本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后6类,即拼写差错、字体差错、标点差错、格式差错、符号差错、数值差错则主要显现编校工作的认真程度。在对所有差错进行统计、归纳后,我们发现,在这4095处差错中,反映基本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缺失的语法差错、用词差错、词语搭配差错和内容差错共3077处,占差错总量的75.14%,显现编校工作认真程度的拼写差错、字体差错、标点差错、格式差错、符号差错和数值差错共1018处,占差错总量的24.86%(见图2)。
(图2) 50种学术期刊英文摘要语言与编校差错性质比例显示
2.各差错类型情况统计 本次抽检发现的编校差错主要出现在单词拼写方面的错失374处,占差错总量的2.50%,其次依次为字体、标点、格式、符号及数值,分别发现差错288处、209处、126处、11处和10处(见表1)。编校差错的大量存在反映了我国目前许多学术期刊的英文编辑和校对人员还未具备从事该职业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素质。 表1 各类差错的数量以及在总差错量中所占的比例
序号 |
差错类别 |
错失处 |
占差错总量百分比 |
备注 |
1 |
语法 |
2567 |
26.69% |
结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单复数形式、动词形式、冠词用法等 |
2 |
用词 |
277 |
6.76% |
单词、词组使用的适切性 |
3 |
词语搭配 |
131 |
3.20% |
|
4 |
内容 |
102 |
6.50% |
英汉对应等 |
5 |
单词拼写 |
374 |
2.50% |
|
6 |
字体 |
288 |
7.03% |
斜体、字号、大小写等 |
7 |
标点 |
209 |
5.10% |
|
8 |
格式 |
126 |
3.08% |
行距、位置、空格等 |
9 |
符号 |
11 |
2.69% |
|
10 |
数值 |
10 |
2.44% |
|
3.差错的原因 通过对两种不同性质差错的数量和比例进行统计和归纳,可以看出,我国学术期刊英文摘要在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非编辑或校对等技术性问题,而是文章作者和编校人员不完全具备使用英语就学术观点、理念、方法、发现等进行阐述和交流的能力。这和前三年评估的结果十分相似。2007年反映基本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缺失的差错占总错失量的80%,2008年此类差错占76.31%,2010年此类差错占79%。2011年,同类差错占差错总量的比例是75.14%,虽略有下降,但情况没有本质的改变。 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律和框架,用词与词语搭配是构建语言的基本要素,它们直接影响着信息交流的信度与可理解性。本次检查发现了2567处语法错误,占总错失量的26.69%;277处用词差错,占总错失量的6.76%;131处词语搭配差错,占总错失量的3.20%。如此大量影响文意的差错存在于学术期刊的英文摘要中,尤其是语法差错占如此大的比例,反映了目前我国众多学术论文作者缺乏运用规范的书面英语表达学术观点的能力,而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弱,至今未能达到识别并修正英语语言错误的水平。
四、工作建议 基于检查结果、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及刊社的反馈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1.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概括和总结,英文摘要是中文学术期刊向世界展示我国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概述。本年度50种受检学术期刊英文摘要在语言规范与编校质量上存在如此大量差错,反映了目前我国多数中文学术期刊的英文编辑业务能力低下,缺乏基本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其结果可能导致国际读者对我国中文学术期刊论文内容和信息的误读,进而损害期刊学术论文的价值与信度,使得我国的学术研究和成果在国际交流中遇障受阻。 对我国中文学术期刊进行英文摘要语言规范与编校质量的检查并非总署相关工作的首次,历次的检查结果虽有通报,但由于力度不足,后期又没有措施跟进而至今没有明显的改善迹象。本次检查是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监督检测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相关检查工作,建议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比如公布检测结果和名单、对检测不合格的期刊限期整改等。 2.完善现行《期刊英文摘要的语言与编校质量检查暂行办法》,制订正式的、针对学术期刊英文摘要语言规范与编校质量的检查标准并公布实施。此次试行的《期刊英文摘要编校质量检查暂行办法》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扣分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3.制定报刊英文编辑培训上岗措施,从“从业资格”入手对英文编辑进行考评,并使其制度化,为我国出版“走出去”培养合格人才。
附件:50种学术期刊英文摘要语言规范与编校质量抽检结果记录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