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质检公告  
监督抽查公告
产品质检公告
专项质检公告
质检报告
 
 
  质检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质检公告  
 
2012年“3·15”质检活动复制质量检测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2-12-26 【选择字体:
 

    根据总署《关于开展2012年“3·15”教材教辅产品和食品包装装潢印刷品质量监督检测活动的通知》,对部分光盘类产品的复制质量进行了检测,这也是自2007年以来,连续第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光盘产品复制质量抽检。检测结果显示,光盘类出版产品复制质量较好,合格率97.94%。
    一、样品抽取情况
    本次检测的抽样由各地质检机构从出版单位、复制加工单位、销售市场抽取样品,每种产品抽取5份。总署质检中心组织检测及质量判定。
    在对各地报送的样品进行汇总、整理后,此次共检测光盘97种、485片。其中CD类光盘78种、390片;DVD类光盘19种、95片。涉及北京、上海、重庆、河北、山东、陕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等14个省(区、市)的36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22家光盘复制单位。
    二、技术检测情况
    根据2012年“3·15”质检活动技术实施方案要求,“3·15”质检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研究制订了光盘复制质量技术检测细则。
    检测依据:《只读类数据光盘 CD-ROM 常规检测参数》(CY/T 63-2009)、《只读类数字音频光盘 CD-DA 常规检测参数》(CY/T 64-2009)、《只读类数字视频光盘 VCD 常规检测参数》(CY/T 65-2009)、《只读类光盘DVD-Video常规检测参数》(CY/T 66-2009)、《只读类光盘 DVD-ROM 常规检测参数》(CY/T 67-2009)为基本依据。对部分机械光学特性和读写信号品质参数,以及盘面印刷和外观质量进行检测。
    检测区域:部分机械光学特性和读写信号品质参数,盘面印刷和外观质量。其中,5张样品光盘全部检测机械参数、光学参数和电信号参数,电信号检测采用部分检测。样品光盘节目内容长短平均分为5段,每段检测区域为1mm。
    评定方法:按相关机械光学特性(主要包括径向翘曲R-Tilt,切向翘曲T- Tilt,偏心ECC,双折射BR)、读写信号品质(主要包括CD类:BLER、E32、Rtop、SYM、Jitter;DVD类:PI SUM8、POF、I14/I14H、R14H、ASYM、DC Jitter)、盘面印刷和外观质量(主要包括印刷面盘面标识信息齐全、多色印刷套正精度、印刷面有气泡(>100μm)、黑点(>200μm),轨道方向划痕长度超过300μm、金属反射层不圆整或边缘模糊)等指标的重要程度设定不同分值,汇总计算最终得分,100分为满分,并在此基础上对每种5张光盘得分取平均值。最终得分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得分小于60分为不合格。
    三、检测结果及分析
    经检测,97种光盘类出版产品,95种合格,2种不合格,合格率97.94%。其中,CD类光盘78种,77种合格,1种不合格,合格率98.72%;DVD类光盘19种,18种合格,1种不合格,合格率94.74%。详见《光盘复制质量检测结果明细表》。
    检测结果反映,光盘复制质量整体较好,质量水平呈稳中有升趋势。但个别产品仍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此次检测中,受检光盘的主要质量问题表现为:一是光盘的光电参数,如翘曲、反射率、抖晃等超标:二是光盘的信息面划痕较为明显。虽然此类问题在之前的检查中也存在,但今年的情况较为特殊。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光盘的包装形式过于简单。教材教辅的配套光盘一般采取书配盘形式发行,多使用简易的纸袋或薄膜进行封装,很少使用单独的包装方式。个别光盘虽然单独销售,但盒套质量低劣,易碎易裂,或不便于拿取。由于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在封装、运输、拿取等过程中,光盘就容易受到外力挤压而发生划伤、翘曲等质量缺陷,导致相关参数超标。这种状况,导致一些光盘质量不合格,可能造成盘片不能播放。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制光盘外包装标准规范,对包装原辅材料、成品尺寸、产品形式实施规范要求。特别是教材教辅配套光盘,要考虑其与独立包装、独立销售的其他光盘产品的区别,采取有效质量保障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附件下载:2012年3.15复制质量检测结果明细表
版权所有 2010 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京ICP备10217941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57号(中国印刷大厦)  邮编:100055  电话:010-6523219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