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2011年继续开展“3.15”少年儿童读物类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活动的通知》要求,2011年“3.15”质检活动继续对光盘类出版产品的复制质量进行了专项检测。在各地新闻出版局、质检机构和复制企业的支持与配合下,圆满完成了样品抽取、技术检测、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工作。根据统计,CD类光盘复制质量平均得分87.66分,DVD类光盘复制质量平均得分86.71分,CBHD-Vedio类蓝光光盘复制质量平均得分为97.03分,BD-Vedio类蓝光光盘复制质量平均得分为92.62分,BD-R类蓝光光盘复制质量平均得分为89.87分。结果表明,我国光盘复制质量整体水平良好。 一、光盘复制质量检测工作情况 2011年“3.15”光盘复制质量检测活动,是自2007年以来新闻出版总署连续第5次在行业内开展的专项质检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除继续对CD类、DVD类光盘复制质量进行检测外,还增加了对蓝光光盘的检测。 作为DVD技术格式之后的新一代光盘产品,蓝光光盘可以存储更高品质的影音节目、游戏产品以及更高容量的数据,并具备更高的传输速率,消费者可以享受质量更高的节目内容和更丰富多彩的交互功能。当前,蓝光光盘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仍处于市场培育与产业发展初期,尽快建立规范的市场发展环境和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将有利于促进蓝光光盘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2011年“3.15”质检活动中,增加了对蓝光光盘的试验性检测,以期通过活动的开展,探索质量监督检测的指标、参数及检测方式、方法,研究质量现状,分析质量问题,促进行业相关单位严格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水平。 为规范检测活动的开展,总署质检中心组织专家组研究制订了检测实施细则,对样品抽取、标准依据、检测设备、检测项目、检测参数、技术指标、技术评价等进行了明确,即本次检测由各地质检机构负责从出版和复制单位抽样;总署质检中心从中央在京出版单位抽样,并根据需要从市场上进行补充;每种产品的抽取数量为5盒(套);检测项目包括机械光学特性、读写信号品质,以及盘面印刷和外观质量;检测设备包括CD-CATS、DVD-CATS、DATARIUS-CD、DATARIUS-DVD、DATARIUS BDR ANALYZER、Pulstec BDT-1000、BD MASTER、ETA-GT、MT-136、MT-146等;检测结果则采取评分制,即按相关机械光学特性、读写信号品质、盘面印刷和外观质量等指标的重要程度设定不同分值,汇总计算最终得分,100分为满分,并在此基础上对每种5张光盘得分取平均值,最后对其质量状况做出评估结果,以此保证更客观、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光盘质量水平。 技术检测工作从7月开始,至9月底全部完成。在对各地和总署质检中心所抽取的样品进行筛选后,此次共检测CD类光盘68种、340片;DVD类光盘40种、200片;CBHD-Vedio类光盘15种、75片;BD-Vedio类光盘31种、155片;BD-R类光盘6种、30片。受检范围涉及部分中央在京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江苏、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等18个省(区、市)的44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24家光盘复制单位。 二、光盘复制质量技术检测结果 (一)CD类光盘 此次活动共检测CD类68个品种、340片,平均综合得分87.66分。其中,外观质量满分30分,实际平均得分25.95分;光学参数满分20分,实际平均得分16.75分;电性能参数满分50分,实际平均得分44.96分。CD类光盘具体得分情况见下表:
得分情况 |
种类数量 |
百分比 |
< 60 |
1 |
1.47% |
60-70 |
6 |
8.82% |
70-80 |
8 |
11.76% |
80-90 |
15 |
22.06% |
>90 |
38 |
55.88% |
合计 |
68 |
100% |
从统计数据看,CD类光盘的综合测试结果较好。CD类光盘复制质量得分超过60分的占98.5%;得分超过90分的占55.88%,表明超过半数的光盘种类质量优秀。但与2010年综合得分情况相比较,今年的得分由2010年度的91.76分下降到了87.66分,反映了CD类光盘的质量水平有所下滑,需要引起重视。具体见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