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质检公告  
监督抽查公告
产品质检公告
专项质检公告
质检报告
 
 
  质检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质检公告  
 
2011年“3.15”质检活动语文报刊编校质量检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1-12-09 【选择字体:
 
 

    从上表可以看出,编校质量差错率在1%以下的报纸有1种,编校质量优秀;差错率在1%-3%之间的报纸有4种,占到总受检品种数的57.14%,两项合计占到总数的71.42%。差错率3%以上的报纸有2种,占受检报纸总品种数的28.57%。据了解,不合格报纸之一的《中学语文报》目前已停刊,此刊物的质量影响了本次检查的总体质量。本次检查的报纸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小学和中学两类,统计如下:

 

小学

中学

版别

3

4

3?以上

0

2

1?-3?

2

2

1?以下

1

0


 

 

 

   

    可以看出,小学语文类报纸有差错率在1%以下的,而未出现质量不合格,说明小学语文类报纸的编校质量相对较好。中学语文类报纸没有特别优秀的,个别报纸差错率还很高,值得引起主管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
    三、受检语文类报刊编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在此次检查的语文类报刊中,近一半的报刊以作文、阅读类为主,这些报刊的作者多是中小学生,其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都有限,在写文章时对文字的处理有别于其他作者。因此,在这些报刊中容易出现一些知识性差错、文字不规范,以及用词不准确等问题,整体语言水平略低于其他报刊,质量参差不齐。比如用“敲骨吸髓”描述老师显然不当,应为“殚精竭虑”;“眼睛的余光照亮窗外的风景”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针对这类问题,报刊编辑就更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既要把握规范,合理处理文字的失误,又不失儿童语言的风格。
    (二)语言文字性错误
     编校质量检查中错误最多的就是语言文字性错误。用词不当、语义重复、错字、多字、漏字,以及使用旧字形等问题较多,如“不足、缺陷和短缺”应为“不足和缺陷”;“六两汽车”应为“六辆汽车”。此外,语文类报刊中的语句不通顺、缺少语法成分、病句的现象较多,如“躲在喧嚣的静处”说法自身矛盾。病句可能是孩子在写作时没有注意,需要编辑进行仔细加工。
    (三)拼音标注错误
    在个别小学低年级的语文类报刊中,出现拼音标注错误或音调标注错误,如“扎(zhá)”应为“扎(zā)”,“积(jí)聚”应为“积(jī)聚”,“呕吐(oǔ tǔ) ”应为“(oǔ tù)”。小学低年级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没有分辨知识的能力,只是不断汲取,如果编辑不经过核实就妄下断论,可能误导孩子一生。
    (四)知识性差错
    在检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不少知识性差错,如“燧人氏是中国神话中火的发明者”(火和水、空气等一样,是地球上早已存在的自然现象,而非人类发明,燧人氏只是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图文不符(有一篇文章讲蟋蟀的故事,所配图片不是蟋蟀的图,却为蝈蝈的图)等。这些不该出现的问题影响了质量,也误导了小读者。

上一页 [ 1 ] [ 2 ] [ 3 ] [ 4 ] 下一页
  附件下载:语文报刊编校质量检查报告及附表下载
版权所有 2010 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京ICP备10217941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57号(中国印刷大厦)  邮编:100055  电话:010-6523219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