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管理机制 提高监管能力 努力打造“3.15”出版产品质量品牌

近年来,陕西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各出版社和出版物印刷企业,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活动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完善出版物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监管职能,促进出版物质量的稳定提高和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打造‘3.15’出版产品质量品牌”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了对出版物的印装、编校、环保和其他相关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检测,为保护少年儿童文化权益、建立良好社会文化环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质检重点,突出一个“实”字。深入扎实地开展“3.15”出版产品质量检测活动,是保护广大读者特别是少年儿童文化权益、建立良好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始终把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出版物印制质量,作为质量监督检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推动出版印刷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总署的统一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精心制定方案,在明确少儿读物类出版产品监督检测任务的同时,把承印品种较多和上年度检测存在质量缺陷的企业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坚持对出版单位库存成品进行批质量抽样检查,对印刷企业加工的半成品、成品和流通环节发行销售的出版产品的印装质量进行重点检测,对编校质量和部分环保质量进行抽样,确保了检测活动扎实有效,不走过场。 二、建好质检队伍,强化一个“专”字。开展“3.15”质检活动,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工作。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取消了我局的质检中心编制,使质量检测活动面临机构不健全,人员、场地、经费难落实的问题;加之各出版单位和印制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工作调整较大,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为确保质检活动正常地开展,确保质检工作的规范性、公正性、权威性,我局把建好质检队伍、全面提高检测能力,摆在了首要位置。一是在想方设法筹措质检活动经费,解决办公场所等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从相关单位聘请、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质检工作专家组,为开展质检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围绕抽样规则、技术检测依据和标准,书刊印刷装订技术标准解析、常见印装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对各出版社、印刷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为开展质检活动奠定了基础。三是组织开展质量互检。为全面提升质检队伍的能力,通过召开各出版社、各有关印刷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年度质量集中检测会议,以会代训,组织与会人员采取以老带新、分组搭配的形式,严格按照初检、复检、终审三个阶段,边检测、边讲解、边提高,使与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出版产品质量的监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管理机制,强调一个“严”字。为进一步加强对印刷企业的监督和检查,我局坚持把专项质检活动与日常监管工作结合起来,在加强监督、指导、协调的同时,督促企业严格遵守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以质量的提升带动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技术检测提升质量水平,形成政府部门、出版单位、印刷企业、质检机构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将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开展的工作、完成任务情况等,定期在“陕西省新闻出版网”上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将检测关口前移,督促企业进行自检。要求各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对上年度和本年度出版、印制的出版产品质量进行自检自查,发现问题自觉整改,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三是加大抽检力度。为使质检活动取得实效,彻底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我们对印刷企业和出版社仓库的出版物成品进行现场随机抽样的同时,组织人员到市场采集样品,确保出版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相关要求。四是组织开展互检,强化质量意识。为加强企业之间的互相监督、相互学习,在全省年度质量集中检测会议上,组织专家和各单位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交叉质量检测和评定,有效地促进了各出版单位、印刷企业质量意识的提升。五是严格检测程序,确保质量检测结果的规范性、权威性。在开展质检活动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出版物印制国家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和检测程序,对受检的每个品种,做到认真检测,再小的瑕疵也不遗漏,确保了技术数据的客观、公正和准确,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质检工作的正确性、公正性、权威性。六是通过调整印刷工价提高产品质量。为了提高印刷产品质量,今年以来,我局组织印刷技术协会、出版单位、印刷企业对印刷工价进行了多次调研和座谈,出版单位依据印刷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调整工价和品种数,这样,印刷企业的积极性不但被调动起来,而且在纸张、油墨、热熔胶等原辅材料的采购上,更多选用质量有保障的产品,使我省印刷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四、拓展检测范围,强化一个“全”字。为把“3.15”质量检测活动打造成新闻出版行业的质检品牌,全面提升质量检测的社会效益,我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在认真扎实地搞好少儿读物专项质量检测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质检范围,强化了对出版产品的全面监管。一是加强了对农家书屋出版物的质量监督。坚持将入选农家书屋的出版物质量纳入我省出版产品专项质检范围,指派专家到农家书屋收书点进行现场把关,对1900余种农家书屋用书进行了全品种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对捐赠、优惠销售的图书质量进行跟踪检测。去年以来,我省组织开展的“三秦书月”全民阅读活动中,各出版、发行单位向社会各界开展了捐建书屋和各类优惠售书活动。为确保捐赠和优惠销售的图书不出现质量问题,我们在要求各捐赠、售书单位自检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对捐赠和优惠销售的图书进行了质量把关。三是深入印刷企业和市场,对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相关出版产品(比如:图书、宣传资料、地图册等)进行质量监督和随机抽样检测,严把产品质量关,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了对本省纸质装潢类印刷品的监督抽检。“3.15”活动期间,我们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包装装潢印制企业,对已生产的或在生产的成品、半成品进行了抽样检测。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加强了质量监督检测活动的舆论宣传工作,通过省内媒体、行业媒体和开辟专栏等,对“3.15”质量监督检测活动进行了跟踪宣传报道,并充分利用召开出版发行单位座谈会、组织绿色环保印刷宣贯会等时机,大力宣传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升了公众对“3.15”质量监督检测活动的关注度,扩大了社会影响力。“3.15”活动期间,共抽检少儿类图书44个品种400册,期刊8处品种142册,2011年秋季中小学教材56个品种1449册,涉及19家印制企业。批质量合格率为100%;抽检药品包装盒10个品种约80余个,食品包装2个品种16个,教材教辅封面4个品种32张,图书15个品种120册;抽检世园会出版产品5个品种40余册;检测89家出版单位、95家印刷企业2010年度送检图书3336个品种,合计37812.868印张,合格率98.17%。虽然我们在“3.15”活动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总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提升我省出版产品质量、推动我省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而做出新的、更大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