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至10月,根据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3.15”少年儿童读物类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活动计划安排,各地质检机构对2009年和2010年出版的少年儿童读物类出版产品进行了印装质量的抽样检查,共抽检图书3454种35981册,报刊489种8174期(份)。
一、印装质量检查情况
印装质量检测已经连续开展多年,也一直是每年的“3.15”质检活动的主要检查内容。今年“3.15”质检活动对印装质量的监督检测,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主管部门指导当地质检机构,组织力量对辖区内“3.15”质检活动指定范围的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产品和包装装潢产品进行印刷与装订质量的抽样检测;二是由总署质检中心对中央部委在京出版单位的出版产品和其他出版单位的部分重点出版产品组织专家进行抽样检测。活动期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主管部门共抽检463家出版单位的图书3349种33689册。其中,检出单册不合格品79册,4种批质量不合格。总署质检中心对21家中央部委在京出版社近期出版的105种2292册少年儿童读物进行了监督抽查,14册单册不合格,批质量全部合格。图书印装质量总计4批质量不合格,批质量合格率为99.75%;93册不合格,单册合格率为99.74%。各地抽查210家报刊社的489种报刊8174期(份),总计35册(份)报刊印装质量不合格,单册(份)合格率为99.57%。(详见附表)
二、印装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从检测结果来看,目前印装质量整体良好,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状态。但检测中依然发现部分产品存在墨色不匀、缺笔断画、套印不准、糊字、野墨、书背开胶、覆膜气泡、连刀页、开本尺寸误差超标等缺陷,其中装订质量方面的问题较多。这些缺陷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产品的印装质量。由于出版产品的印装工艺流程长?工艺复杂,所以造成产品质量不稳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企业的质量意识还不强,对质量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原料选用和采购把关不严,装订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达标,导致产品质量出问题。二是有些印装企业对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缺乏科学管理手段,标准数据不到位,产品加工后检验不严格,致使不合格产品出厂。另外,工艺环节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对印装产品质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比如文字墨色不一致以及图像偏色失真,在很大程度上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关?
三、继续加强出版产品印装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的建议
根据今年“3.15”质检活动的检测情况,我们认为应当继续加强出版产品印装质量的监督检测工作,以保持质量水平长期稳定和进一步提升。
(一)各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应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完善各项质量保障制度,并做好对质量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
(二)把好印刷原材料(包括纸张?油墨?胶黏剂等)的选择和验收关,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
(三)加强印前、印中和印后各个环节的质量技术管理,做好生产及流通环节质量管理的衔接,用科学化?数据化?标准化的质量检测手段控制产品质量,以保证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并保持批质量的一致性。
(四)加强出版产品的印后监督检查,杜绝不合格品和残次品流入市场。
附:1.各地图书、期刊印装质量检测情况统计表
2.图书印装质量不合格情况统计表
3.报刊印装质量不合格情况统计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