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第十六届全国书市期间对参展图书印制质量进行检测的通知》精神,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于2006年6月15日至20日组织部分专家对本届书市参展图书进行了抽样检测。
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参展图书印制质量检查工作,得到了总署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6月16日本届全国书市组委会主任、新闻出版总署邬书林副署长一行亲临检测现场,向参加图书印制质量检查的专家和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并就图书印制质量检查工作的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邬书林副署长指出:“抽样检查要严格遵从统计规则,抽样过程和检查方法的科学性是保障检验结果公平、公正的基本条件。对参展图书进行印制质量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即将进入流通环节的出版物印制质量的真实水平;掌握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式下,影响图书印制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突出问题;有效促进我国图书印制质量普遍水平的提高。”陪同邬书林副署长到检测现场的有总署印刷复制司王岩镔副司长、图书发行管理司谭文副司长、对外交流合作司谢爱伟副司长等。前来视察工作的总署领导还与检测专家和工作人员一起合影。
一、精心策划,高度重视,充分准备
自第十三届全国书市对参展图书进行印制质量检查以来,该项工作已延续四届全国书市。此次检查首次采取抽样检查方式,即在主会场展位和零售卖场随机抽取样本,分别检测。书市之前总署印刷复制管理司专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新闻出版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央在京出版单位以及第十六届全国书市组委会发出了《关于第十六届全国书市期间对参展图书印制质量进行检测的通知》(新出印〔2006〕541号)。新闻出版总署质检中心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七名专家成立了十六届全国书市参展图书印制质量检测组,提前赶赴乌鲁木齐进行了认真的准备。
6月15日上午10时,新闻出版总署质检中心在检测会场——昆仑宾馆宴会厅召开了应邀参加检测工作的专家和全体工作人员出席的预备会。检测中心领导齐相潼同志就此次全国书市参展图书印制质量抽样检查工作的意义、方式、抽样原则以及宣传工作等方面讲了话,对实施抽样的时间、场所进行了具体安排。强调了对参展图书进行抽样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求抽检专家和工作人员在抽样过程中注意政策宣传和工作方法,妥善处理意外情况。随后参加检测工作的17名专家和工作人员分成三组冒雨进入书市主会场两侧的零售展区,开始了紧张的抽样工作。
据零售展区负责同志提供的数字,场内有约380个规格一致的书架,按照出版单位售书品种数量分配使用,每种图书大约上架5册。专家现场核实情况后,决定每架抽取8册不同品种的图书,即保证一定的覆盖率,又兼顾零售品种的抽样率,共随机抽取样书3010册。
经过总署质检中心工作人员一天半的样品图书信息录入和数据统计,汇总出抽样单位和抽取样书基本情况,专家组又决定于6月17日下午进入展场,有针对性的到指定出版单位展位上再次随机抽取了参展样书166册。至此抽样程序基本结束。
抽样程序结束之后即进入的是检测程序。专家们依据一系印装质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抽取样书进行逐册、逐项指标检测,并对每册书的质量等级初下结论。 最后进入缺陷认定程序。专家们对于存在严重印制质量缺陷的图书进行了集中讨论、相互比较、记名投票,认定出此次抽样检查中存在严重印制质量缺陷的图书。
二、抽取图书样本分类统计资料
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参展图书印制质量抽样检查工作中,为贯彻落实署领导批示:“送检很难反映真实质量水平,尽快过渡到抽检”的精神和总署印刷复制管理司关于“大部分样书从卖场抽,小部分样书从展场抽”的意见,抽检专家分别从零售卖场和主会场展位抽取了263家图书出版单位和5家民营发行单位的图书,总计品种数3010种图书。分类情况:
1、按抽样场所分类
零售卖场 |
224家,2812种 |
中央在京 |
104家,1313种 |
地方、军队 |
120家,1499种 |
主会场展台 |
49家,198种 |
中央在京 |
32家,143种 |
地方、军队 |
17家,55种 |
注:10家出版单位展场、卖场有交差。
2、按出版单位区域分类
中直126社,1456种 |
北京4社,61种 |
河北1社,16种 |
天津4社,36种 |
山西1社,33种 |
辽宁7社,52种 |
浙江5社,44种 |
福建2社,12种 |
山东4社,29种 |
江西2社,48种 |
河南7社,75种 |
湖北4社,53种 |
湖南3社,51种 |
广西3社,51种 |
重庆2社,20种 |
甘肃6社,10种 |
宁夏2社,9种 |
陕西3社,23种 |
吉林5社,53种 |
上海30社,410种 |
安徽2社,23种 |
海南3社,16种 |
云南2社,24种 |
四川8社,86种 |
新疆4社,9种 |
广东6社,107种 |
江苏6社,117种 |
内蒙2社,29种 |
黑龙江2社,18种 |
军队7社,39种 |
注:未抽到地区:贵州、青海、西藏。
3、按图书类别分类
社科 |
科技 |
文学艺术 |
少儿 |
教育 |
民族文字 |
1067种 |
435种 |
612种 |
352种 |
538种 |
6种 |
三、参展图书检查结果及其分析
经过专家检测,抽取的3010种图书中约有20%左右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印制质量缺陷,其中39种存在严重质量缺陷(详细目录附后)。存在严重质量缺陷的图书占检测图书总数的1.3%(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全国书市不合格图书占总检测图书的比例分别为0.19%和0.15%)。
39种存在严重质量缺陷的图书涉及的主要质量问题是:文字印迹不清晰、严重缺笔断划;双侧侧胶全开或无侧胶;掉页、散页;书页倒装等。其中印刷缺陷占13%,装订缺陷占69%,设计原因导致的裁切出血占13%,纸张残破或检查疏漏造成的缺陷占5%。装订缺陷中与侧、背胶密切相关的占63%。由此看出印制质量的主要问题在装订环节,只是由于胶订工艺的普及和铁丝平订的减少,质量缺陷的现象不同了。此外,个别少儿类图书注重设计和用纸,而在印制环节还存在相邻页墨色一致性较差、胶订不索线时较厚书页极易被拉开、模切痕迹与图像对不齐且模切深度不到位,致使图标撕不开的现象。
检测专家们分析认为:从此次全国书市参展图书印制质量检查结果看,存在严重质量缺陷的图书比例较前两届全国书市有所提高,这与本届书市检查方式改变(由送检改为抽检)有很大关系,有些质量缺陷,如:散页、书页倒装等在送样检查中基本上不可能看到。但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引进和采纳,图书印制质量的普遍水平明显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抽样检查结果与送样检查结果相比其差距还表现在,每年的送检图书评定过程中均能涌现出许多印制精良的优秀产品,而此次抽样检查的图书中能够达到优质产品的图书却很少。
专家们分析认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压低印刷工价和缩短工期的现象不断发生,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差的原辅材料,如纸张、胶粘剂等,以及生产周期不能满足必要的工艺要求等因素,是造成部分图书存在质量缺陷的重要原因。
本届书市参展图书印制质量抽样检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出版物印制质量水平的情况,同时提醒我们在提高印制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四、书市抽检工作有待解决的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进步。此次全国书市参展图书印制质量抽样检查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不足,一是事先得不到参展单位及参展图书的详细资料,使各单位抽样比例不够均衡。二是集中抽取样品后,对样书的大量信息录入成为瓶颈,总署质检中心将根据此次工作实际及时修改专用软件,以适应集中抽样、集中检测的工作特性。
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二OO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