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编 2010年5月18日
立足实践 扎实行动 2010年“3·15”质检活动深入进行
根据总署统一部署,2010年“3·15”少年儿童读物类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活动正在全国各地顺利展开。截至5月13日,山西、内蒙、黑龙江、辽宁、吉林、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贵州、陕西、甘肃等18个省(区、市)新闻出版局及时上报了抽检计划,确定了少儿类出版产品抽检名录,同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检测活动。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今年是第4个年头的“3·15”质检活动,质检工作与以往相比内容更多,范围更广,检测任务越来越重,责任也越来越大。各地新闻出版局都高度重视,要求质检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少儿读物类出版产品的质量。山西、内蒙、辽宁、海南、贵州等省(区)新闻出版局多次召开会议,深入贯彻总署“3·15”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工作责任,要求各单位相互配合,确保如期完成任务。浙江、安徽、福建、河南、甘肃等省新闻出版局多次强调,各单位一定要有专人负责,认真地完成自查初检,要通过对前一阶段质检工作情况的总结,查找症结,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积极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黑龙江、江西、山东等省新闻出版局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分工,按照先由各出版单位自查,再由省局组织专家进行终审检查的程序进行。
二、加强协调,逐步推进。各地上报实施计划后,精心组织,迅速行动,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湖南省向出版单位下发了检测品种摸底表,并对摸底表进行了集中汇总,摸清了省内情况,开始进入印装和编校质量检测环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完成86个品种的少年儿童报刊印装质量检测,合格率98.68%,下一步计划5月底前对图书批质量成品和半成品样品进行印装质量检测,6月对部分地市的图书市场和零售书店的图书随机抽样和检测。吉林省已经对2家出版社、2种图书进行了批质量抽样,对4种图书进行了单册抽样。甘肃省已组织专家对省内印刷产品进行了印装质量检测认定,目前已检查期刊2种,少儿图书3种,经过初检、复检和终检三个环节,印制质量全部合格。总体上看,各地印装质量检测和编校质量检测正在按照总署要求有序进行,复制产品和包装产品的抽样也已经完成,等待统一检测。
三、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在质检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各地联系实际,力求实效,努力把文件要求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将质检工作的各阶段有机衔接,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陕西省将入选农家书屋的少年儿童读物类出版产品作为质量监督检测重点,并提出了五个环节的把关要求,环环相扣,严把质量关。江西省将入选《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目录》的4种图书和拟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种优秀少儿报刊编校质量和印制质量作为检查重点,同时,结合省内的“营造书香赣鄱 共建绿色家园”读书活动节,组织专家“进校园、进书店、进文化站、进图书馆、进农家书屋”,开展了“五进”走访活动,检查了省内、外22个出版单位的55种图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上海市则突出保障世博会胜利召开的主题,除了抽查少儿类出版产品外,还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青春与世博同行外语100句丛书》、《世博知识小丛书》等与世博会相关的图书列为重点抽检对象,同时,对世博冰箱磁贴卡、世博安保国际合作会议包袋、世博门票套等包装产品进行检测,检测项目达160种之多。辽宁省、河南省、山东省等地上报的图书报刊抽检名录均达100多种,抽检品种多,力度大。
四、科学规范,狠抓源头。与往年相比,2010年的工作任务重,抽检范围广。为保证此次活动取得实效,各地新闻出版局一方面组织了质检专家系统学习了《2010年“3·15”少年儿童读物类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活动方案》、《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文件、规范和标准,确保检查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客观;另一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解决,积极进行整改,指导企业改进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规范企业自检行为,做好企业的初检,严把产品出厂检验关。
当前,各地基本已完成2010年“3·15”质检活动的部署和调查阶段,多数已开始实施质量技术检测。近期,总署2010年“3·15”质检活动办公室将派出督导工作组,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对各地好的方式方法进行宣传推广,确保此次质检活动取得实效。
报:总署领导 总署“3·15”质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印刷发行管理司,出版管理司,新闻报刊司 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3·15”质检活动领导小组 各省级出版(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验)站 “3·15”质检活办公室专家组成员
|